破碎的副歌——从独唱团开始

原载于人人网个人主页

破碎的副歌

副歌 chorus,是歌曲中一句或一段重复的歌词。流行音乐中,一般安排在独唱之后,此时常常加入和声。同时也指合唱歌曲。
——题记

从独唱团发售(2010年7月6日正式发行)到我开始读过了大约一个月。这本装帧像书却实为杂志的小册子,用不小的字体印刷;加上大量的插图和照片,也有好几百页。且不说80后写手韩寒的名号,从一开始高调的征稿到发布噱头似的封面,以及之后数次发布的推迟,似乎掉足了人的胃口。

发售前,我就预定了。网上评论:这本书似乎“承载了很多人”所谓的“希望”。但在所里,这本书似乎从未称为谈论的话题。也许贴上愤青读本标签足以让研究生无视它了。但原因也可能是我们每天在读paper之余,有足够多的帖子可以读。除了自己发现的,还有大量转发的和被朋友推荐的。所涉及的内容五花八门,涵盖养生,投资,考试,励志,两性,等等。当然,读完了,你还得转载和推荐,可不能独吞!

不过,这书似乎卖得不错。刚从武汉考过来的同学在读;毕业来北京找工作的弟弟读了;去在外企工作的姐姐家吃饭,在茶几上我看到一本⋯⋯这是30万册中一些,我还没有无聊到去做调查。

编者说:“作者们提供了非常优秀的文章,但它终究只是一本文艺读本,无论是从程序上还是从本质上,他都无法承载很多人对于改变现状,改善社会的期望。”

的确,它只是本文艺读物,和街边报亭里常见的故事会和读者没有本质的区别。现在你也可以在那里找到它。

平均每篇文章长度不过三页,下班在地铁里的时间够将一篇咀嚼并回味。但压轴之作——韩寒的连载似乎不同。开篇更长的铺陈,对场景细腻的描写,单独成篇又似乎是连续剧第一弹的故事都在表明:长篇小说和其他选文的不同。可以认为这是编者吊读者胃口的把戏,一如明报上连载的《神雕侠侣》;也许是作者对自己想表达什么并没有拿捏到位,在伸脚点点温泉的冷热。但就杂志主体的文章而言,阅读的体验是很轻松的。

不需要记忆晦涩的人名和众多复杂人物之间的关系,不必去记忆库里搜索背景,唤醒那历史知识的碎片。论说文也都够短小精悍,因为作者们想表述的东西不需要更多的文字。而短小精悍的文字也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不同的是,现在转载或推荐不是点一个按钮那么简单。

阅读的片段化似乎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其实何止是阅读。我们已经习惯于在网络上下载歌曲而不是从头到尾听CD。而曲目的顺序似乎也不再重要,第一首常常是主打歌。需要花几个小时聆听和领会亨德尔的《弥赛亚》已成了儿时隐约的旋律。

碎片化的阅读更体现在了隔天发送到手机上的小说片段。每天在地铁里看着至多巴掌大小的屏幕,享受片刻休闲的人们早就习以为常了。

也许怀念那书香的人还存在。但信息时代的潮流不可逆转。

在ipad发布前,apple inc.的CEO Steve Jobs曾放言:阅读已死。在过去的一年里,四分之一的美国人读了不到一本书。字里行间是对亚马逊kindle的微笑的轻视。然而一年后,ipad和ibook store的发布,让这位老嬉皮士之前的狂言再次成为商业运作上成功的烟幕弹。销售的业绩也证明了,综合音乐,网络,电影,阅读,游戏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靓丽终端的确比黑白的电子墨水更有吸引力。

ipad是成功的电子书,但有多少人只用它来读书呢?

在过去的一年里,你读了多少专业书籍呢?小说又读了多少?电影呢?毫无疑问,我们从电影里知道了更多曲折的故事。这些故事更鲜活,角色更有血有肉。如果是3D版本,他们还可以被称为“呼之欲出”。相比书籍,电影似乎让人更容易抓住故事的主线。然而,人也更喜欢缩写和剧透,觉得好了才会去看。回忆过去:每天睡前依依不舍地放下书本,隔天早餐时还在想象或担心主人公的命运的痛苦经历。电影要痛快地多。有谁能计算,有多少没有度过一本罗琳著作的人挤进电影院去观看哈利波特和凤凰社的童话呢?

不记得多少年前,在一个连载的童话里看到主角这样的一句话:书籍是引爆大脑火药库的火柴。如此,似乎更多的工作其实是在读完书本之后。

几年前,那个连载的童话终于写完了。同时搬上银幕的动画版让人失望却可以谅解。短短几个小时的篇幅很难描绘一个少年故事转变为一个成人童话的变化。更不用说那火药库的爆炸了。有足够的火药才会爆炸,这个积累的过程就不是任何碎片化的文字能够胜任的。

厚厚的纸张、密布的文字和之后情节的柳暗花明饱含了作者数年笔耕的心路历程。只有经历过呼啸山庄中如狂野北风一样的爱情和第一主人公洛克伍德在整个故事主体里无故的缺席,读者才能理解艾米莉对爱情的渴望,更重要的是,面对读者,她在对自己的影子不遗余力的掩饰。

而碎片化的生活似乎让我们的没有经历去消化大段的文字了。读者和作者的对话也无法持续太久。如果素材本身就是每天积累下来的零星的生活片段,那么也许作家也没有机会来帮助我们,整合破碎的信息。

时间的流逝让我们逐渐学会享受这些快乐的破碎的片段。正如编者给这卷文字定的基调,每个作者都贡献了他们自己的副歌。尽管作为chorus,这和声略显破碎,但读者们并不在意是否散漫,因为这就是各自独唱的一群。